• +86(597) 6816176

  • 08:00 - 18:00

【48812】清華大學工程實踐教育变革觀察


来源:环球直播TV
发布时间:2024-04-26 20:13:02

  4月的清華園,紫荊盛開,丁香綻放。在清華大學即將迎來113周年校慶之際,第三屆“清華工匠大賽”正在如火如荼地舉行。

  這項由清華大學1986級(1991屆)校友獎勵基金設立、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以下簡稱“訓練中心”)承辦的賽事,創辦時間不長,卻已成為展现該校工程實踐教育效果的一扇重要窗口。

  近来,科技日報記者走進訓練中心,近距離觀察清華大學工程實踐教育的变革探究。

  “早在1911年,清華大學前身清華學堂建立時,手艺課便是最早被列入學堂的10類課程之一。1937年,金木匠實習課程開設,對學生進行各類機械制造、裝卸、試驗办法的實踐訓練。”向記者說起學校工程實踐教育的歷史沿革,訓練中心主任李雙壽如數家珍。

  新中國建立后,為服務國家建設、培養工業化人才,金木匠實習演變為金工實習,成為眾多清華學子的必修課,也成為他們難以忘懷的“清華記憶”之一。

  “那時學校有自己的工廠,我們下到工廠裡,跟著工人學。用老教職工的話說便是‘干真活’——‘真刀真槍’操作機床,學習焊接、鑄造、機械加工等根本工業技术。” 李雙壽於1986年考入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至今仍對那時的金工實習形象十分深化。

  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電子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單一的金工實習已滿足不了產業人才培養需求。在時任國家教委副主任何東昌建議下,清華大學在全國高校中首先設立電子工藝實習,工程實踐教育由此進入機電綜合實習階段。李雙壽形象深化的是,那時無線電、自動化等專業的學生要下到校辦工廠,從親手做出一台小型收音機起步,逐渐把握電子工藝技术。

  進入21世紀,互聯網等新興技術迅猛發展,我國產業升級步入快車道,工程實踐教育也走到“岔路口”。

  “過去我國產業以代加工為主,隨著‘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邁進,工程實踐教育必須跟上時代脚步,找到新的發展路徑。”在李雙壽看來,現代工程問題日趨復雜化,工程實踐教育也應與時俱進,強化“大工程”理念。

  經過校內外屡次調研,他和團隊認識到,工程實踐教育傳承、錘煉工匠精力的傳統不能丟,但必須將基礎技术訓練與先進制造技術、前沿工程理念以及各學科領域有機結合起來。

  在學校大力支撑下,訓練中心對課程體系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变革。他們將課程設計成一個個具有獨立功用的模塊,根據不同專業特點,進一步拼接組成完好的課程模塊族。當新技術出現時,隻要適當增減模塊,即可排出新的課程。

  “通用模塊”與“專業模塊”的自在組合,既滿足了學生的基礎訓練需求,也能適應各專業學生的深化實踐需求。李雙壽舉例說:“比方,一名汽車系的學生能够從根本的鑄造、焊接技術實踐開始,逐渐深化到對汽車资料加工、設計制造甚至產業办理的實踐學習。”

  李雙壽帶記者隨機走進訓練中心的一堂實踐課。這裡的景象與一般課堂不同——同學們正站在場地中間熱烈研討,老師則在一旁認真聆聽。“現在學生的積極性明顯进步。”李雙壽說,“因為我们感到,實踐課程與自己的專業亲近相關,并且站在產業最前沿。”

  2013年,依托訓練中心,iCenter創客空間正式建立,在全國首先將創客教育引进工程實踐。

  “創客教育與未來工程教育的中心理念不謀而合,二者的結合也是順其天然。”李雙壽認為,未來工程行業將更多圍繞場景展開,因而工程教育也應培養學生構建場景的才能,尤其是培養對未來場景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並通過對具體產品的創新、創造,倒逼學生學習把握新技術、新知識。

  不久前,北京市发布第五批專精特新“小伟人”企業名單,北京眾清科技有限公司榜上有名。這家企業便是iCenter孵化的眾多創新企業之一。

  該公司中心成員、畢業於清華大學修建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的馬川至今記得,創業初期,iCenter曾無償供给給公司上百平方米辦公場地,並為公司介紹加工工廠,甚至供给融資資源,幫公司度過了艱難的起步階段。

  不僅是創業者,在iCenter,每一個有主意的創客都能够取得實實在在的支撑。

  络绎在16500平方米的iCenter實訓場地中,記者看到,3D打印快速成型實驗室、技術開放作业室等活動空間,到處都有同學們繁忙的身影。激光切开、激光內雕、3D五颜六色人體掃描儀……很多先進制造技術和設備,正在為學生的各種創新產品開展加工服務。

  “我們的資源是開放式办理,各年級學生都能够申請运用中心的場地、設備。哪怕是一張大略的暗示圖,經過專業教師指導,也能够變成一件產品。”李雙壽說。

  除了硬件支撐,訓練中心還在模塊化課程中新增了創客教育相關課程,覆蓋從技術到市場的創新創業全鏈條,並於2016年開設了全國榜首個面向雙創教育的技術創新創業輔修專業。2020年,iCenter聯合校內18個院系共建“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創新創業才能提高”証書項目。該項目基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面向全球共性前沿領域,聚集人工智能應用,幫助學生把握全球化布景下的創新創業理論、办法和东西,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才能。

  現在,創客理念已經深深融入日常實踐教學。在相關課程中,教師會圍繞特定主題,以產品為導向,鼓勵學生提出解決计划並制造原型產品進行演示,以此促進學生運用最新技術东西,用創新思維办法解決實際問題。

  “我們並不要求每位學生都成為創業者,也從不以創業成功為導向開展教學,而是期望通過創客教育,讓我们都具有創新精力和創新意識。”李雙壽說,“無論創業與否,我們期望從這裡走出的每一位學生都是創客。”

  “雖然我畢業於經管學院,但那時我們同樣要參加金工實習。‘真刀真槍’的實習,讓我很受觸動,也對我后來從事投資作业產生了很大影響。”在清華大學1986級校友、1986級(1991屆)校友獎勵基金發起人劉迅看來,國家和社會的財富積累,靠的是每一位勞動者腳踏實地的勞動,這也正是金工實習傳遞給同學們的勞動價值觀。

  作為投資人,劉迅调查過國內外多家闻名企業。“許多企業並不大,但能在某個細分領域中做到極致,靠的正是工匠精力。”他說,“新時代更需求深化发掘和大力弘揚工匠精力,特別是要面向青年群體。”

  帶著對旧日金工實習課程的深沉情感,以及培养弘揚工匠精力的初心,2021年清華大學110周年校慶之際,1986級校友正式募資建立校友基金,設立“清華工匠大賽”。大賽由訓練中心承辦,校友基金持續資助至2031年。现在,大賽已納入《清華大學勞動教育實施计划》,成為勞動教育重點支撑的綜合性賽事。

  “這兩條賽道,一條标志著對工匠精力的傳承弘揚,另一條則是期望能夠激勵創新。在傳承基礎上創新,也是訓練中心的理念。”李雙壽介紹,工匠傳承賽道參賽著作首要來自訓練中心相關實踐課程,學生能够直接將課上的優秀著作用於參賽,以此调查其對根本工藝技術的把握與了解,“這也是為了激勵同學們在日常課程中做好每一件著作,將精雕细镂的工匠精力貫穿其间。”

  探究拓新賽道則重點鼓勵團隊關注“四個面向”領域的難點、痛點問題,以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展现雙創效果。

  本年舉辦的第三屆大賽,以“發展新質生產力,培養新式勞動者”為主題,新增了交融創新賽道。

  “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新式勞動者。既有工匠精力、又具備創新才能,這樣的新時代工程人才,才契合新式勞動者的要求。”李雙壽介紹,交融創新賽道將舉辦產教交融分賽,賽題和評選要求由大賽組委會與协作企業一起拟定,鼓勵學生面向產業實際需求搞創新。

  “對大賽中誕生的優秀著作甚至初創企業,我們還會進一步加大支撑力度。”劉迅表明,“當然更重要的是,期望大賽能在同學們心中種下工匠精力、創新精力的種子,成長為新時代的創新式勞動者!”(記者都芃)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